(资料图)

日前,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名单出炉。东城区韶九胡同、西城区宫门口东西岔、亮马河滨河路等10条街巷上榜。这些曾经的背街小巷,有的变身恬静、舒适的邻里生活小径,有的成为观赏古迹的最佳打卡点,还有的成为国际范儿的景观廊道……这些街巷的“蝶变”,与大拆大建无关,是北京推进适时、有度的城市有机更新的又一注脚。

以往,不少城市提及改造更新,多以大拆大建为主。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地方样貌相似,但人气和特色却消失了。

城市是人类文明沉淀的空间,更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空间。而今,不少城市建成区适合大规模、大尺度拆建的空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长期精细化的城市有机更新,即对不适应城市新职能的地方作必要、有计划的改建。巧用有机更新,能在保有历史感和生活场景的同时,留住城市温度。

细细品味城市更新的典范样本,不难发现,可持续的城市有机更新也有其自身规律可循,整体规划、居民参与、法律保障一个都不能少。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城市更新需要有风格一致的整体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积淀。做城市有机更新,需要读懂它的历史、现在,合理规划未来。老城的样子,有各时期的记录可考;现在的样子,是在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演变提升的结果。对老城区而言,城市更新是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同时,剔除私搭乱建、无序违和之处,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实现老城的古韵新生,需要规划先行,在风格、基调上加以整体把控。

在城市更新的实际推进中,居民的积极参与也必不可少。时代在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改变,他们的诉求也成为城市演进发展的推动力量。一个地方是否舒适宜居,居住者最有发言权。因为老街区过去的样子,他们最清楚;现在最迫切需要改变的地方,他们最明白;未来的愿景,仍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他们的声音、诉求往往成为单一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此外,城市更新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要保证其可持续性,需要妥帖、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比如,即将于2023年3月实施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就明确实行“留改拆”并举,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等,明确先治理后更新、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加强既有建筑安全管理、严格城市风貌管控等要求,为北京的城市更新提供了依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城市通过有机更新实现“蝶变”。从慎用推倒重来的大拆大建,到巧用润物无声的有机更新,在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留住历史文化的脉络,也留住城市的烟火气。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学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