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记者 李方) 作为全国信息产业重镇,近年来,深圳市正在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迈进。9月20日,深圳赛迪方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发布《深圳市制造业迁移全景报告》,对近十年深圳市制造业发展变迁态势进行总结。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深圳市在全省内与粤东西北地区的河源、汕尾2个地市合作共建7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有序推动产业向粤东西北转移和扩张,跨区域协同机制成效显著。

2010年以来,《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发布,其中,《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移升级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产业转移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建立了开放性、互动性的产业结构关系,对区域经济、就业、产业竞争力等均有重要影响。

作为制造业强省,广东省以合作共建为抓手,统筹谋划推进省内产业梯度转移。报告显示,在广东省产业转移园的带动下,部分珠三角地区产业加快向外转移扩张。河源、梅州、汕尾等地有效融入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阳江、清远、韶关、云浮等地有效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产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环珠三角区域逐步嵌入珠三角产业分工体系。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市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和“深圳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着力推进落实产业转移工作,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报告显示,从深圳市制造业企业向市外迁移的情况来看,深圳市制造业企业主要迁往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及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和湖北省。具体而言,传统制造业加速外迁,2017年深圳市迁出制造业企业463家,2021年为4344家,4年间外迁企业数量增长近10倍。深圳市制造业外迁企业所属行业主要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整体迁移的企业中,有95.6%的企业注册资本超千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占比7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迁移至市外的深圳市制造业多为大中型企业。

从深圳市制造业企业在市内迁移的情况来看,报告称,自2010年以来,随着深圳市中心城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整体呈现出由西向东迁移态势,不断从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南山区迁至龙华区、龙岗区、坪山区、大鹏新区和盐田区。74.7%市内迁移的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及以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微企业是深圳市制造业企业市内迁移主体。

对于企业迁移的原因,报告认为,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产业集群建设、扩张市场需要等。近10年来,深圳各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限制并逐渐淘汰一批中低端制造业。近3年来,深圳各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出台土地利用政策和产业更新政策以实现产业“腾笼换鸟”,部分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企业选择迁移至市外。

健康有序的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建议,对深圳市而言,在当前生产要素制约问题突出、外部地区在深招商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应正确看待企业外迁现象,着力构筑产业发展“护城河”。一是应明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与布局,持续提升产业能级;二是推进企业外迁监测预警工作精细化,扎实做好企业服务;三是探索产业转移合作共建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共进发展;四是不断完善制造业发展要素支撑,持续巩固优化发展环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