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式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议中心举行。

用加压水枪喷射的水气流在沙地上冲出直径几厘米、深一米的小洞,然后将树苗快速地种进去,挖坑、栽树、回填、浇水,一气呵成,全程只用不到10秒钟。

8月25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集中采访团来到杭锦旗那日沙治沙护河锁边林带,亿利资源集团工作人员向采访团展示微创水汽法植树技术,满满的科技范儿引来大家由衷的赞叹。


【资料图】

亿利库布其治沙事业部工程师田旺介绍,微创水汽法植树技术利用水流瞬间冲击,在洞里形成保水防渗层,种植一棵树只需3升水,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治沙效率、降低植树成本,让沙漠里种树这件事变得简单。

工作人员展示微创水汽种植技术,10秒钟种一棵树,满满的“科技范儿”。

从手抬肩扛、人工挖坑种树,到机器人、无人机植树,内蒙古的绿色巨变里,有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强大基因,更有着尊重科学、持续创新的伟大实践。

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始终贯穿于内蒙古防沙治沙征程中。

飞播造林,在沙漠治理中并不罕见,但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2.9毫米的腾格里沙漠来说,却是首创。1984年到1992年,阿拉善林业人用整整8年时间,摸索出一套适合极度干旱地区飞播造林的技术模式,即“适地、适时、适量、适种、封禁”,一举打破了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属于飞播造林“禁区”的“魔咒”,为其他同等气候条件下的沙漠治理提供了示范。

荒漠不是病,荒漠化才是。在全国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让草原休养生息,从根本上解决沙区草、畜、人的发展矛盾;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防治沙漠扩散蔓延,形成“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杭锦旗穿沙公路两旁绿意盎然。

沙子不是洪水猛兽,科学治理方能实现长久之治。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总结出“前挡后拉、穿靴戴帽,锁边蚕食、逐步推进”的治沙方法,将流沙一点点固定、变绿;建成库布其濒危和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驯化乔灌草药种质资源达到1040多种。

今天的内蒙古,不仅给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风沙的“防护服”,还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京津的“风沙源”变成了首都的“后花园”。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技术的创新,都是防沙治沙的利器。

策划:李霞

监制:孙一帆 那仁呼胡芳

统筹:刘春王玉琢

记者:霍晓庆

视频:王鹏 参萨尔

图片:王晓博

制作:杨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