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作者:张昆雪

平时考核是对公务员个人平时工作成效的评价,也是对公务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高低评判的重要抓手。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对干部职工工作评判过于保守,存在“老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思想,导致干部职工没有危机意识,激发不了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要打破“老好人”思维,指出存在问题。“不愿得罪人”是平时考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考核过程不明晰、考核结果分不出层次,干部职工的成效得不到肯定,甚至丧失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平时考核中,要以实际成绩论英雄,考出实际工作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能帮助干部职工找准工作方向,改进工作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要打破“有作用”思维,分出能力高下。“有人总比没人好”是平时工作中考不出一般及以下等次的突出原因。部分单位总以不求能干多大的事,能帮助跑腿送材料、搞搞后勤就可以了的思想,低水平要求不能干事、干不了事的干部职工,既调动不了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职工积极性,又扭转不了干部职工反正不会丢了“铁饭碗”的保底思维。因此,在工作中要通过平时考核找准干部职工的优势,积极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不断提高单位向心力和凝聚力。

要打破“大家好”思维,工作奖惩分明。“轮流获奖”是平时考核中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的突出表现,是部分单位为显示“公平性”,防止奖励集中于部分人员而做出的“平衡”。但此种平衡导致了单位中能干事的拼命干、不会干的慢慢干、不能干的瞪眼看、最后结果都一样的工作氛围,既不能保障“实干家”的福利待遇,又不能提高“太平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平时考核中要分级分类,细化考核流程,考出差距、考出实绩,让实干者有所得、让享乐者不敢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