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前不久,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正式启动重点优抚对象签约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对象包括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老复员军人、参战退役人员、伤残军人、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等。

几年前,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出台规定,对拒绝接收安排军人子女入园入学或不按照规定完成接收任务的单位和负责人,列入督导查办。

针对一老一少两个特殊群体,两地的经验做法给我们济南市的双拥工作以启示:尊老爱幼鱼水情,老吾老幼吾幼,关系着军人军属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检验着社会治理的成果。

关注老龄优抚对象的精神需求,正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上的困难日益减少,双拥工作在精神关怀层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注和满足现役军人、军烈属和广大优抚对象精神需求,成为军地开展双拥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此而言,门诊医护人员接诊之际多与老前辈们聊聊天,值班室里设置一个备用钥匙柜,既是解决现实需求,又何尝不是春风化雨的精神关怀?

关心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子女的需求,同样不可忽视。双拥工作一直在路上,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军人子女入园、入学的工作年年有,需要常态化解决。入园、入学的问题解决了,还可能会面临其他具体难题,这就需要军地双方多做有心人,常常问需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到军人军属和重点优抚对象的心坎上。

革命战争年代,为帮助“红小鬼”学文化,红军在长征路上发明了后背贴大字、边走边看、边看边学的“看后背识字法”;为帮助抚育革命烈士和各级指挥员的后代,“马背上的摇篮”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去年9月开学季,经过大半年精心筹划,江苏省无锡市老年大学“军队离退休干部教学班”正式开班,书法、摄影、合唱、视频制作等“军休班”课程,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各类服务保障措施,赢得军休干部们的普遍欢迎。

双拥在基层,关爱在末端。如今,在全国很多地方,军民合力解难题,社会化拥军频出实招。尊老爱幼鱼水情,让我们领略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双拥魅力,感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行的双拥经验。这是收获双拥工作的可喜成果,也是鼓舞我们每名双拥工作者扛起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山东省济南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李 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