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抗美援朝空战中,新成立的“王海大队”因为吃透了美空军大机群作战灵活性不强的弱点,研究出小机群隐蔽接敌、突入阵中、猛打速退的战术,经常打得对手措手不及,取得击落击伤敌机15架,而我方无一损伤的战果。在我军历史上,许多像这样以弱胜强的战例背后,除了战争的正义性和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外,指挥员高超的战术素养功不可没。

用兵在智,胜战在术。灵活机动的战术是作战的根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也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指挥员战术素养越高,在组织指挥、掌控态势、摆兵布阵、处置突发情况上就越能够得心应手。刘伯承元帅“冒兵法之大不韪”,反其道用兵,在七亘村重叠设伏重创日军,就是一个经典战例。如果指挥员战术运用不活、行动能力不强,再正确的战略决策、再高效的战役指挥,都不可能达成作战目的。

徐向前元帅曾说:“古往今来,优秀军事家指挥战争,驾驭战局,无不注重灵活机动四个字。”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确作战、联合制胜成为其鲜明特征。参战力量多元、作战手段多样、战场转换迅速,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限趋于模糊,这对指挥员的战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挥员只有灵活使用战法谋略,恰当运用作战力量,以我为主,扬长避短,才能使作战指挥符合快速变化的战场形势。

“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战术素养是指挥员的基本功。指挥员只有具备深厚的战术功底,才能在战役战斗中正确指挥、科学统筹、具体指导。这就像医生开处方,只有懂得每味药的药性,才能正确用药一样。现在个别指挥员讲战略人云亦云,谈战术不知所云,言兵论战动辄“世界风云”,对战术素养重视不够、兴趣不大、热情不高。殊不知,战术靠战略引领,战略靠战术执行,打赢战争的不二法门,是正确战略与灵活战术的完美结合。

武器装备在作战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不仅取决于本身的技术性能,还取决于官兵的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如果“剑强于人”却不注重“剑法”创新,照样不可能取得胜利。随着武器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战术对技术的依赖性增强,技术决定战术的特征日益凸显。我们既不能重技术轻战术,也不能重战术轻技术,而应当下功夫驾驭新装备、掌握新技能、研练新战法,通过技术与战术的良性互动,努力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王奇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