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训场上,铁锤不断敲击,发出清脆声响。浓厚夜色里,盏盏头灯散发着微弱光亮,映衬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资料图】

外出执行任务在即,年轻军士赵佳豪正给新兵传授搭设帐篷的技巧。我注视着他们,不长时间,一顶顶帐篷拔地而起。

这样从无到有的故事,一如我们连队的故事。

踏着新时代的节拍,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控雷达连调整组建。建连伊始,战友们守着比自己年龄都大的旧装备,徘徊在练兵备战舞台的边缘。望着眼前的“铁疙瘩”,不少官兵难免灰心叹气。

两年前,我调到这个连队任政治指导员。此时,新型主战装备陆续列装,大项演训任务接踵而至,练兵节奏陡然紧张。就这样,我们站上了练兵备战的舞台中心。

第一天来连队报到时,我见证了一场装备封存仪式:高台之下,老式装备被擦得锃亮,光荣退役;高台之上,新型装备巍然矗立,格外威武。

机遇已至,未来已来。我和战友们驾驶战车驶出营门,踏上征途。

地空导弹部队被称作“车轮子上的部队”。随着车辙不断延伸,“铁打的营盘”变成了“流水的营盘”。从西北大漠到东部沿海,从酷暑到寒冬,我们在漫漫行军中,体悟着什么叫“流水的营盘”。

中士崔恒彬的营盘,是装备方舱里那条狭小的通道。为了验证某任务课题,他像铆钉一样铆在指挥方舱里,每天操作训练10多个小时,累极了就蜷缩在通道中间,和衣而眠。

让下士王岳杰难忘的营盘,是那顶紧凑的单兵帐篷。为了第一时间进舱处置空情,他把单兵帐篷扎在装备车旁的沙地上。虽然躺下后坑坑洼洼,但离装备更近一点,让他心安。

专属于列兵海日汗的小小天地,在后车厢板上。他说,要不是来当兵,自己这辈子绝不会踏足大漠无人区。回头想想,若不是来当兵,又哪有机会目睹大漠上空璀璨的星河?

伴着行军脚印日渐厚实,一个个稚嫩的少年蜕变成了铁打的兵。作为一支年轻的连队,前进的每一步,阵痛都如影随形。

面对一个个看似无法克服的难题、一道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支年轻的团队展现出非凡的血性和胆气。凭借这股精气神,连队建设的“首茬人”起步即加速,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2022年年底,我们连因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

当我回顾和大家摸爬滚打的时光,那些在路上的行军故事呼之欲出。

那年西北行,为了把几十吨重的装备车辆装上火车平板并定位加固,我们从午后奋战到黄昏。

返程回营路上,我和战友们疲惫地坐在后车厢里。车辆向前疾驰,掀开车厢尾帘,公路两侧,路灯急速后撤,清爽的晚风抚平燥热,耳边响起年轻士兵们豪迈的歌声。

那情景如此热烈,涌动着青春的热血,跳跃着奋进的渴望。

那一刻,我无比庆幸,能和战友们一同成长,一起在路上。(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控雷达连政治指导员  赵第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