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紧缺、最急需的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为统领,加快建设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在推进落实的实践中,尤其应注重掌握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辩证法。
辨析“质”与“量”,推动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化。当前,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战争制胜机理、制胜要素、制胜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对聚焦备战打仗培养和使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谁能在人才竞争上占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谁能拥有人才上的优势,谁就能占据实力上的优势。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人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的过程,是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的过程。面向未来战争,我们需不断强化精兵制胜的理念,摆脱“人越多越好”“有人就等于有人才”的传统思维,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紧跟深化改革步伐,把准战略目标、扭住关键环节,推动军事人力资源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加快建立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与担负使命任务相适应的一流军事人才队伍。
做好“建”与“用”,不断提升人岗匹配度和人才使用效能。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要看拥有量,更重要的是做好开发使用这篇大文章。对人才的用与不用、能否恰当使用,关系到军队人才建设的质量效益、人才强军战略的推进落实。面向未来战争,我们既要建好人才发展机制,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更要用好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效益观念,确保人才层出不穷。为此,必须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提领长远发展,遵循人才能力生成内在规律,大力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统筹兼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切实用“战”串起人才工作的“千条线”。此外,还要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摒弃概略管理、粗放培养的思维模式,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合适的位置用合适的人才,在最佳使用期内使用人才,让人才在黄金时期得到“黄金发展”,不断提升人岗匹配度和人才使用效能。
统筹“育”与“引”,构建自主培养与军地联合培养新格局。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优秀军事人才等不来、要不来,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培养选拔机制。“育”,就是充分发挥军队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充分发挥军队院校优势,进一步创新改进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打通从院校到部队、从课堂到战场的人才培养链路,鼓励引导官兵到一线摔打锻炼,在火热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提高为战育人水平。“引”,就是注重开放融合育人,在党和国家人才工作大盘子中谋划推进我军人才工作。“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着眼对接世界、融入社会、激活内部,打破自成体系、自我循环的建设模式,走开同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协作育才、交流用才的路子,构建定位清晰、优势互补的军地互通培养格局。要创新发展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与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优秀的人才不断汇聚到强军事业中去,更好地加速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
夯实“严”与“爱”,不断提高人才抓建质量效益。人才的培养使用有其内在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好严管与厚爱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才抓建的质量效益。一方面,要严之有道,认真把握各类人才发展特点,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避免沿用过时的管理方式。要打破唯学历、唯年龄、唯经历等片面的人才考核评价模式,顺应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另一方面,要爱之有方,立起人才为本的鲜明导向,加大正向激励帮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包容人才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缺漏。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勇于善于做新时代的“伯乐”,把人才的呼声、诉求和满意度作为抓工作做决策的“晴雨表”,真正让人才安心舒心发挥好作用。要用好用活精神与物质两个“杠杆”的调节作用,推动各项人才优待政策落地见效,把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凝聚起人才强军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单位:军委后勤保障部)(■温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