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粮稳天下安:中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资料图)
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号文件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国将保持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作为农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2006年,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此后便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严格执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足见中国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的重大决心。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14多亿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稳定在约23至24亿亩,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不能再低的底线。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夹信子镇,挖掘机正在进行沟道削坡作业,数十名工人在沟底忙着搭建谷坊。作为农业大县,宝清县正抢抓水利施工黄金期,计划对县里几十条侵蚀沟开展治理修复工作。
“我们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蓄水拦沙,增加植被,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宝清县水务局副局长高峰说。
高峰口中的“黑土资源”被誉为中国耕地中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黑土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的1/4,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被誉为“北大仓”的黑龙江省近年来持续加强黑土耕地保护,计划到2025年底前完成2.53万条侵蚀沟治理任务。去年,黑龙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10月15日,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顺利村一处耕地,农机在进行整地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腾 摄
“守住了地,才能多种粮、多产粮。”宝清县夹信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江说,侵蚀沟治理是惠民的良心工程,村内5条侵蚀沟经过近两年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回填后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中国也在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春天播下的种子是秋天丰收的希望,良种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是稳产增产的基础。如今,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
“去年年景好,是个丰收年,玉米亩产2000斤、大豆亩产500斤,是我种地这么多年来最高产的一年。”宝清县种畜场一分场农民李雪武兴奋地说,他们采购了“垦农34”种子,种出的大豆产量高,品质也好。
“好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希望。”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安掌村党支部书记张成珠告诉记者,在当地比较干旱的环境下,他们使用的小麦种子能实现连续多年稳产,农户和合作社都很放心。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肃省重点种子研发、繁育、加工、储藏、销售企业,近年来在玉米种质研发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我们培育的玉米种子在土地瘠薄地区适应良好,广适、高产,一上市就受到市场青睐。”甘肃敦煌种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风说。
据介绍,“敦玉735”种子可抗灰斑病、中抗大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1公斤,比对照的相关品种增产21.90%。
这是2022年5月17日拍摄的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万亩玉米种植基地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伟超 摄
粮食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高、比较效益低,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谷贱伤农”和“卖粮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承包了近1万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高粱等作物。2022年,他提前跟种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2000亩小麦收割后直接销售给种子公司,收购价高于市场价;还有7000亩高粱也不愁卖,分别与息县粮食贸易公司和贵州的企业早早签订了合同,约定好了面积和价格。
“收购合同让种粮收益有了保障,种起粮食来更有干劲儿了!”柳学友说。
在被誉为“中原粮仓”的河南,订单农业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签了收购合同,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也能踏踏实实种粮了。
2022年9月17日,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将收获的玉米摊开。新华社记者李嘉南 摄
在河南省光山县仙居乡承包了1000亩地的种粮户黄清旭,去年因遭遇旱灾,300亩水稻几乎绝收,面临巨大损失。令人安慰的是,他通过投保的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获得了15万元赔付。
随着中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户种粮收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192亿元,居全球第一;共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
“一方面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另一方面完善粮农的社会化服务,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认为,去年中国小麦、玉米的收购价走强,推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记者杨晓静、孙晓宇、王铭禹、张文静、刘金辉、周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