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居民部门储蓄角度看,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2020年为11.3万亿元,这意味着在2022年,居民部门新增储蓄有较大规模增长。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增长反映出去年居民储蓄意愿较强,消费意愿较低。
在业界普遍预计2023年消费复苏将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情况下,居民新增储蓄如何能转化促进消费也成为市场的关注点。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增储蓄和消费潜力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给予信心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最大化提振信心才能最大化提振消费潜力。
(相关资料图)
居民多增储蓄缘何产生?
“近三年以来,中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实际处于不断快速拉升的过程中,其中储蓄率提升主要由城镇居民拉动,农村居民储蓄率则略微下降。”瑞银大中华消费品行业主管彭燕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居民的新增储蓄规模也在不断上涨。在假设储蓄率不变的前提下,据瑞银估算,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居民新增储蓄或累计达到4.0万亿元。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其研报中也得出相近预估结果,据其估算,2020年后居民新增储蓄率约为5.2%,2020年至2022年的新增储蓄体量预计共计3.98万亿元。
居民储蓄意愿缘何走强?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疫情导致经济与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强,使得居民防御性存款增加;二是疫情对消费场景影响较大,居民消费需求受到压制,消费支出下降,也导致储蓄增多;三是2022年资本市场受国内外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投资者投资意愿下滑,部分投资者将风险较大的金融资产转换为储蓄。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居民新增储蓄也呈现出结构性的特点。此前,部分居民收入总额保持增长,但投资机会匮乏,出现了“资产荒”。加之对于风险的考量,不少居民即选择了银行存款。
居民新增储蓄如何释放?
就居民新增储蓄如何能够得到有效释放,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降低经济不确定性,提高消费者信心是关键。
陈雳认为,由于新增储蓄规模增长主要来自投资与消费支出的下滑,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居民的投资潜力与消费潜力。通过合理的激励政策,叠加经济复苏和消费场景修复,将有助于此后降低防御性存款,增加居民消费支出,释放消费潜力。
“新增储蓄有效释放的核心在于降低经济不确定性。通过稳增长、促收入等政策手段,推动经济复苏,使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同时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重点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纾困,将有利于带动居民对未来预期的改善。使居民敢于消费、敢于投资,推动新增储蓄的逐步释放。”陈雳进一步表示。
同时,彭燕燕表示,在过去三年时间内,由于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消费者信心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消费者信心进一步提升,其储蓄行为会回归正常化,而部分储蓄也可能会转化成消费。
“新增储蓄提供了消费潜力,要转化为消费,则需要稳定消费信心、提升消费需求和创新消费供给。”田利辉认为。
对于新增储蓄释放后可能流向的消费领域,张新原认为,居民旅游或率先被激活,另外,随着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举措进一步落实,房地产也可能成为吸收新增储蓄的主要市场。
彭燕燕认为,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服务相关的消费,比如餐饮、酒店、旅游自然会得到复苏。此外,一些大额的耐用消费品,比如说家电、家具等销售情况此前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比较大,在消费者信心恢复的情况下,这些耐用消费品领域也会有比较显著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