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受政策利率降息利好影响,股债市场均反应强烈。由于LPR是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接下来8月20日的新一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也料将下调。专家认为,8月20日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概率或大于1年期LPR,房贷利率也因此存在进一步调整空间。
既要持续稳物价,
又要平衡稳增长
不同于1月17日央行降息前,市场在年初稳增长预期下普遍对降息降准抱有较大期待。在本次央行降息前,考虑到下半年需要警惕的结构性通胀以及当前海外正处快速加息阶段,此前多数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恐难降准降息。不过,国家统计局在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国民经济虽然整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恢复态势仍充满挑战。央行在日前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也显示出实体经济有效需求还需提振。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在此背景下,央行在本次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报2.75%,上次为2.85%。值得注意的是,当月还有6000亿元MLF到期。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央行缩量、降息,表明目前稳主体、稳预期、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需要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基调。与此同时,缩量叠加降息,说明央行依然试图保持物价稳定和稳定增长之间的平衡,综合考虑内外因素之间的平衡,维持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与推动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综合融资成本持续回落之间的平衡。
既要提振融资需求,
又要防止脱实向虚
根据央行最新披露的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561亿元,增速为10.7%;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M2与社融之间的剪刀差再度扩大,达到1.3%,这一差值表现,创下2006年以来新高。
整体来看,7月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均欠佳,总体弱于季节性。有分析人士直言,7月金融数据表现明显走弱,实体融资需求不佳的同时,还需要警惕流动性陷阱。后续政策既需要改善实体预期、提振融资需求,还需要打击资金空转、防止脱实向虚。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而在新增人民币信贷方面,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与2022年6月的增加2.81万亿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6月信贷曾出现季节性的冲高。对于7月新增信贷重新走弱,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表示,一方面可能受6月信贷冲量透支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在于实体融资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地产风险尚未出清、就业和收入不确定性扰动仍在背景下,居民购房信心和意愿偏弱,进而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始终未见起色,同时疫情反复也对消费端形成扰动。
既要防止“资产荒”,
又要警惕流动性陷阱
根据央行公开数据对比发现,2022年2月以来,M2增速持续加快,至7月已经是连续4个月保持在10%以上水平。而在6月以11.4%创下2016年5月以来新高后,7月M2同比增速12%再度刷新这一纪录。而7月社融增量756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10.7%,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远不及市场预期的1.4万亿元。环比2022年6月走势,7月社融增量更是减少了4.41万亿元。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从这一数据表现来看,M2同比增速进一步超过社融同比增速,两项数据之间剪刀差再度扩大,达到1.3%,较上月的0.6%大幅提高了0.7个百分点。而这一差值表现,已经超过2015年的高点,创2006年来新高。
这也让不少分析人士提出了“警惕流动性陷阱”这一说法。中信固收研究团队便在研报中指出,7月金融数据表现明显走弱,实体融资需求不佳的同时,还需要警惕流动性陷阱。“M2-社融”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趋势,反映短期内“资产荒”问题仍存,银行间市场淤积的流动性很难传导至实体,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陷阱。
有商业银行资深宏观研究员指出,所谓“流动性陷阱”,通俗来理解就是不论央行发多少货币,市场就要多少,而市场主体就是不进行投资消费。而流动性陷阱属于经济极端情况,央行极端低利率也无法刺激市场主体消费和投资意愿,货币政策失效。(宗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