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近日,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以来南京法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全年共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52份,开展指导1222次。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不容缺失且必须重视的一环。
自2022年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家庭教育行为正式被纳入法治化轨道,对于不当家庭教育行为,司法机关可以依法介入予以纠正,并可以责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一年多来,各地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守护方式,确保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生根,保障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并推动了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
52份教育指导令、1222次教育指导,是推进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工作一个缩影。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现实中,一些家长“教而无方、教而不当”或“养而不教、监而不管”的问题日益凸显。譬如,有的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长期留守在家,由家中老人代管;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舍得打的家长,对孩子实施打压、暴力式管教;还有的婚姻破裂后不履行教育子女职责,当起“甩手掌柜”……种种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甚至引发未成年违法犯罪问题。
成为父母很容易,成为好的父母并不容易。家庭教育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在法律层面敦促“不合格”的父母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但让孩子健康成长,归根到底要靠父母提高认识,矫正观念,当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如何正确地帮助、关心、引导孩子,教育专家有关著作汗牛充栋。这也说明,教育也是一项“技术活”,激发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向上向善,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等,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没有天生合格的父母,任何教育过程,都需要不断学习、调整、磨练,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找到孩子未来成长的正确途径。但其中的关键,是要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不缺位、不错位,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希望更多家长能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爱的教育更有质量。
(魏晓敏)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