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公司规模、性质、企业文化、主营产品和经营状况。
李睿希: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73.SZ)是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城乡公用事业服务企业,中国城市管理服务行业领军企业。
(资料图)
公司于2001年成立,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核心战略,提出“@城市”全域综合治理服务模式,构建了集城市公共服务、微改造、特色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全域综合服务新体系,涵盖城乡环境一体化服务、环卫工程建设、垃圾分类、水域管护、市政管养、园林绿化养护、建筑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公共物业管理、城市微改造、共享充电桩建设、城市能源管理、城市绿色交通服务等多航道业务。
目前,公司业务遍布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多个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城市服务项目约400个,助力58个城市成功“创文”“创卫”;运营了广州市白云区马岗“@城市”全域治理项目、合同总额约70亿元的昆明市官渡区环卫一体化PPP项目等标杆项目;2020-2022年,公司年度新增合同额连续三年位居行业第一。
作为行业领跑者,侨银股份(002973)员工约7万人,具有国家一流水平专家740余人;拥有国家技术专利170余项;自有专用设备10000多台,水域清洁船只500余艘;荣获各级荣誉2000多项;参与起草、主编、参编《城乡社区环卫清洁服务要求》等国家标准、团体标准10余项,引领行业规范。
:碳中和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您认为公司应该如何积极响应?
李睿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侨银股份作为城市管理服务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经济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结合“十四五”规划,侨银股份发挥专业优势,把“双碳”战略贯穿城市综合服务发展全局:构建起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编制碳达峰、碳中和侨银行动方案,包括实现全方位节能办公举措,使低碳行动责任到人;在董事会下设ESG工作小组,将碳中和理念上升到战略高度,率行业之先连续两年发布ESG报告;统筹成本与效益,采取系列措施节约油耗,加速新能源环卫车对传统环卫车的替代;积极介入新能源领域,推广市政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业务,设立广东侨银碳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植树造林,致力打造“侨银碳中和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城市服务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携手同行,带动产业链共同落实低碳措施,当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
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4个方面积极应对:
l 启动“碳盘查”,发展新兴“绿色”业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企业要充分理解碳中和对自身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充分评估自身当前与即将面临的战略、业务、供应链、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的挑战与机遇,摸清企业自身在碳排放方面的现状,积极评估将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碳中和计划等政策法规对于企业的实际财务影响。企业既要确保未来战略发展符合政策法规要求,同时更要针对行业与市场变化,提前布局,争取在碳中和大趋势中建立新的绿色竞争能力,尽快考虑业务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业务。
l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布局绿色供应链。企业应将碳减排与日常运营相融合,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全方位减少碳排放,同时帮助企业识别低碳转型为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同时,关注碳排放交易对于运营成本的影响,优化业务模式,并积极考虑供应链未来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布局绿色供应链。
l 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当前,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建筑等的建设是全面展开碳减排运动,实现碳中和的有力抓手,而智慧的“抓手”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对于企业来说,数字技术创新是催生企业发展新动能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主动把握甚至引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能为企业带来新链接、新流程、新业务和新业态,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l 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信披制度。现阶段,绿色逐渐成为消费和采购决策中考虑的因素,社会责任报告也逐渐成为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唤醒公众意识,培养市场需求,引导低碳消费。同时,透明公开、积极地与大众沟通碳中和行动和进展,建立企业绿色形象。
:碳中和需要企业在生产、供应链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您认为公司在这些方面有哪些优势和挑战?
李睿希:在战略优势上,侨银股份是国内较早提出并实行“城市大管家”概念的企业,围绕节能减碳减排,侨银股份坚持绿色采购,推动环卫作业装备新能源化,项目辖区的一级道路机械化率基本达100%;持续发力环保创新技术,目前已实现污水处理厂园区废水零排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等。
在规模优势上,公司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核心战略,为城市提供全域综合治理服务;业务辐射全国26省份、近100个城市;作业面积、生活垃圾清运吨位、城市管理数量居于全国首位。全域综合治理优势。侨银股份业务涵盖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智慧城管建设、市政管养、公厕管养、园林绿化养护、水体维护、公共物业服务、城市停车服务、城市绿色交通服务、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城市能源管理等方方面,各环节可协同增效。同时,公司持续利用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推动实现“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及资源循环利用。
在管理管理优势上,公司结合“十四五”规划,构建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编制碳达峰、碳中和侨银行动方案,并在董事会下设ESG工作小组,将碳中和理念上升到战略包括实现全方位节能办公举措,低碳行动责任到人。
在技术优势上,侨银股份拥有专利170余项,搭建了国内先进的智慧环卫管理系统;成功开发了 9 项环卫环保行业运行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为各类项目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并通过信息化提升作业质量与管理效率;持续发力环保创新技术,已实现污水处理厂园区废水零排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等。资金优势。侨银股份以清晰的发展战略、高增长潜力和专业的管理团队获得金融机构青睐;众多金融机构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授予资金支持额度200多亿元,为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2022年,侨银股份投资固废处理、智慧环卫等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6.62%。
尽管减碳意识明显提升,但企业在减碳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挑战:
实现碳中和意味着越来越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越来越高的碳排放成本,这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和挑战。同时,低碳技术项目初期投入巨大,投资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不确定,也很难达到银行、金融机构的青睐,在融资方面也会遇到挑战。
如何平衡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碳中和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竞争力、投资价值等方面产生影响,您认为公司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
李睿希:在战略规划方面,制定碳中和战略:制定具体的碳中和战略,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测量和监测碳排放、增加碳汇、推广环保教育等方面,并与公司的业务战略和目标相一致,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目前,侨银股份已编制碳达峰、碳中和侨银行动方案。2022年,侨银股份创新提出现代化城市全域综合治理服务方案——“@城市”服务模式,并进一步加入 “无废低碳”理念。
投资低碳技术研发: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投入,积极推广和应用低碳技术,例如新能源、节能技术等,以提高企业的环保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推广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鼓励供应商采取环保措施,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
创新业务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的业务模式,例如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模式、推广可再生能源等,以适应碳中和趋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风险管理方面,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碳中和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
关注政策动态:加强对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关注和研究,及时调整战略和措施,以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加强合作和沟通,加强与其他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应对碳中和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战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碳中和背景下,企业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创造,您认为公司应该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
明确企业碳中和目标,制定实施路径和期限;启动能源替代,如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采取绿色运营方式,节能节材,构建循环经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碳中和目标,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社会责任、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融入公司的战略规划中,确保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相平衡;推广低碳技术和模式:积极推广和应用低碳技术和模式,例如新能源、节能技术、循环经济等,以降低碳排放和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绿色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关注利益相关者: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意见,例如投资者、客户、社会公众等,积极沟通和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信任度。
:碳中和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目前公司都有哪些举措与成果?
技术创新方面,侨银股份持续发力环保创新技术。2022年,公司投资固废处理、智慧环卫等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6.62%。通过“‘@ 城市’管理云平台”(包括智慧环卫平台和智慧城市管理两个子系统),打造了一个面向全国环卫服务的管理和数据分析平台,以数字化驱动再创新、再发展,以系统化推进管理运营精细化、高效化,赋能环境服务的各个环节,打破区域上的信息壁垒,实现公司整体的降本增效。“‘@ 城市’管理云平台”通过智慧终端平台,实现对城市管理和环卫服务所涉及的人、物、事构建全时段、全方位的实时管理,通过平台的即时预警、精准指挥、精细调度及全面控制功能,帮助企业进行智能监督和科学决策,提升作业效率与作业质量,奠定坚实技术基础。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园区废水零排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等。
管理创新方面,公司从聚焦环卫一体化逐步迭代升级为城市大管家,积极布局公共服务、微改造、特色经营等领域,率先提出现代化城市全域综合治理服务方案——“@城市”服务模式,助力城市全周期管理,各环节可协同增效,实现了从服务、管理到经营模式的蜕变。同时,公司持续利用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推动实现“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及资源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