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裴利瑞
(资料图)
从很多维度看,华宝基金的孙梦祎都是一位“非典型”的FOF(基金中的基金)基金经理。
与业内以定量为主的FOF投资流派不同,孙梦祎侧重于定性。他认为,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就是选人,而基金经理投资的底层资产是债券和股票,除了参考基本的财务数据,投资在更多时候偏向定性,所以FOF基金经理也要用侧重定性的方式选择基金。实际上,绝大多数定量选基的FOF存在结果重合度过高的问题。
和侧重研究基金的FOF基金经理不同,孙梦祎把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花在研究具体的行业和个股上。他认为,只有对基金经理购买的底层持仓有认知,才能真正分析这些基金经理选股选债能力的强弱,进而穿透到他们最本质的投资框架和认知能力。
在华宝基金内部,孙梦祎有一个很特别的标签——“穿透型基金猎手”,在孙梦祎自己看来,他希望自己做最懂行业的FOF基金经理。
选基金定性
比定量更重要
“与很多FOF基金经理不同的一点是,我比较偏定性一点。”对于自己的投资策略,孙梦祎这样说。
在当下基金行业,FOF投资普遍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策略挑选基金,由于很多FOF基金经理都有量化分析的背景,因此在策略上更侧重于定量,即通过对历史收益数据的分析,并通过量化因子模型进行选基和配置。
但孙梦祎认为,选基金,定性比定量更重要,他的投资策略是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一方面,选基金其实就是选基金经理。除了量化基金经理外,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以定性的方式来选择股票,当底层资产是以定性方式选出时,FOF再以定量的方式选择基金,逻辑上并不合理。
另一方面,定量的方式一般是以历史数据进行筛选配置,但国内权益基金的业绩持续性一般,如果通过定量的方式选出过去一段时间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持续性很难保证。
“此外,国内股票市场风格轮动较快,如果通过定量方式选择基金,当市场风格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发生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孙梦祎表示。
理解市场和股票是关键
如何用定性的方式挑选基金经理,在孙梦祎看来,这需要FOF基金经理建立起自己对市场、行业以及个股的理解深度。
孙梦祎的从业经历和很多FOF基金经理都不太一样。他从2014年开始进入证券行业,最早主要从事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业务,因此对股票投资形成了一定的理解。
他认为,FOF挑选基金,是要选出真正具备较强选股能力、交易能力的基金经理,这就需要FOF基金经理对基金底层的行业和股票有一定认知,深刻理解基金经理为什么投资某个行业,为什么选择某只股票,为什么选择在某个时点买入或者卖出这只股票,这才能真正地理解到选择基金经理的投资本质,也是选到优秀基金经理的核心。
当然,FOF基金经理不仅需要挑选出好的基金,还需要对基金进行资产配置和组合搭建,因此,孙梦祎进一步指出,FOF基金经理还要对市场有自己的判断。
比如,今年以来市场轮动加速,很多主动权益基金受制于基金合同、基金经理能力圈等因素无法及时跟上市场上涨的节奏,如果FOF基金经理能够自己把握市场节奏,就可以通过行业主题基金、ETF等工具型产品进行配置,孙梦祎就在今年通过ETF参与了计算机、游戏等板块的行情。
整体来看,孙梦祎的投资组合可以分为“核心+卫星”两大块,各占50%。其中核心仓位主要以均衡型基金作为底仓,长期持有,这部分需要挑选能力圈宽广、持仓均衡、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卫星仓位则又分为两块,30%的仓位挑选主动型的行业轮动型基金,剩下的20%则留给自己做ETF配置,进行主动管理。
孙梦祎表示,自己除了研究基金产品之外,还要花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行业和股票,“FOF基金经理自己建立起来的对市场、行业以及个股的理解深度,是挑选基金经理并进行组合配置的基础,也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不断挖掘黑马基金经理
众所周知,规模是业绩的天敌,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会迎来规模的迅速增长,这也对FOF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挖掘新的“黑马”基金经理。
在这方面,孙梦祎尤其勤奋,比如在2022年,他和基金研究员参加了1000多场行业和个股的路演,也调研了将近400位基金经理,但最终选入库的不到30只基金产品。他表示:“我自己工作很努力,所以调研时也喜欢比较勤奋的基金经理,虽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没有付出肯定没有回报,我相信超额收益来自于勤奋和认知。”
孙梦祎的调研内容也和很多FOF基金经理不尽相同。相比于询问基金经理如何搭建投资框架、如何进行回撤控制、如何调配研究资源,他更喜欢和基金经理聊市场、聊投资、聊行业、聊股票,甚至细化到个股的操作,穿透到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底层。
“比如,我看到某基金经理买了一个做复合铜箔设备的公司,但当时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预期并不乐观,就问他为什么买。这位基金经理告诉我,锂电池最大的风险是安全性,复合铜箔恰恰能解决安全性的问题,而且能提高能量密度,这是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中最大的痛点。在这条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是相应的生产设备公司。从这个角度看,这家公司是有先发优势和垄断性的。”孙梦祎举例说。
通过这种“穿透式调研”,孙梦祎找到了许多投资思路和自己的一些想法相匹配的基金经理,也挖掘到许多当时并不那么知名的“黑马”基金经理。
但他也不止一次遇到过,自己挖掘出来的基金经理因为越来越知名,管理规模越来越大,最后自己不得不调仓。他表示,自己倾向于配置20亿~50亿元规模的基金,因为规模过大可能造成收益的边际递减。
“在我看来,FOF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不断地挑选优秀的基金经理并进行组合配置和动态调整,来解决国内现存部分权益基金业绩持续性较差的问题,能够持续地为客户赚钱。”孙梦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