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目光望向机舱外,观察空中态势,是顾晨煜的“战斗习惯”;如今,将目光收回,紧盯机载设备,决胜于视距之外,成了顾晨煜的“拿手好戏”。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空军航空兵某旅,一场对抗训练正在进行。“杜凤瑞大队”某中队中队长顾晨煜驾驭新型战机升空,通过机载雷达锁定“敌”机,发射导弹攻击……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对我来说同样如此。”训练间隙,顾晨煜与记者谈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他用“蜕变”一词总结自己切身感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7年,顾晨煜参与改装某型战机。那场空战对抗,他至今记忆犹新。训练中,顾晨煜凭借极强的目视能力发现对手,可自己还没来得及出手,就被告知“已被击落”。原来,对手早就通过机载设备锁定他,并发起攻击。
“制胜未来战场,目光必须看得更远。”顾晨煜说,近年来新型战机不断列装,机载设备不断升级,雷达感知能力越来越强,导弹打得越来越远,这让他有了一种被时代浪潮推着走的“推背感”。
为此,顾晨煜一有时间就扎进战术研究室观摩空战对抗训练视频,画面一帧一帧过、参数一个一个算。遇上难啃的“硬骨头”,他就向带教教官、前辈飞行员、工厂技术人员请教。
日复一日地艰苦训练,顾晨煜羽翼渐丰,被推选参加2021年度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决战中,他率先发现目标,一击制胜,成为所在旅最年轻的“金头盔”获得者。
在该大队前任大队长邱麟辉看来,顾晨煜“战斗姿态”转变的背后,是飞行思维理念的更新、战术技术的提升、武器装备的革新,这也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邱麟辉倍感振奋。报告中“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的重要论述,让他愈加感到重任在肩、使命如山。邱麟辉表示,现代战争中,空战能力已不能简单通过“飞得好”“打得准”来评判。无人机空战、电子干扰、超视距打击以及多兵种、多军种联合作战等运用,让提高空战新本领迫在眉睫。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邱麟辉回到部队,一边向官兵宣讲会议精神、分享参会心得,一边带领大家针对体系作战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精研战法训法。
记者走访该大队,从机场一线到机务保障,到处都是体系练兵的火热场景。
大漠风沙里,他们与友邻单位实施编组联训,借助地导、雷达等友邻部队训练资源,聚力构建互为对手的训练体系;
江南烟雨中,他们根据担负任务和能力层次,将飞行员进行模块化编组,采取固定编组搭配、综合课题带动、协同对抗验证等方式组织实兵演练……
随着常态化体系练兵的不断探索,该大队飞行员总结出一个共同认可的公式:体系强=模块强+协同强。大家在实战实训中不断思考:我的队友在哪里?我的威胁来自何方?体系能给我提供什么支持?我能为体系作出什么贡献……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制胜、体系作战的新时代,‘空中尖刀’也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该大队大队长沈一介绍,1958年,飞行员杜凤瑞驾驶战鹰迎敌,连续击落2架敌机后,血洒长空、英勇牺牲,空军为杜凤瑞追记一等功。
昔日硝烟早已散去,英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如今,满载荣光的“杜凤瑞大队”官兵始终传承血性基因,为提升部队体系作战能力注入不竭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沈一表示,唯有融入体系,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采访临近尾声,又有一批战机呼啸升空。“练就过硬作战本领,誓做体系制胜尖刀,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该大队官兵的铿锵誓言,在记者耳边久久回荡。
上图:双机编队起飞。 陈露辉摄(■ 李建文 洪 治 特约记者 林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