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陈绍瑞  

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作为年度“期末考”,部分单位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存有“平均主义”“轮流坐庄”的倾向。笔者认为,此现象不仅使考核工作失去权威性、公平性和严肃性,还损伤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让考核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杜绝论资排辈,增强激励性。开展年度考核工作,不能“轮流坐庄”,同时也要避免“论资排辈”,在考核中做到唯德、唯才、唯绩,不唯上。根据岗位职责、工作成效、群众评价,在民主参与、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优秀等次名额,既能对老同志客观公正评价,又能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避免让优秀等次在少数老同志中“来回打转”,让年度考核真正发挥鼓励先进、促进工作的积极作用。

注重平时考核,增强实效性。针对以往干部年终考核“重年终轻平时”的问题,部分地区探索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旨在强化平时考核管理,让平时考核为年终考核评定提供依据。但是,有的部门执行一段时间后,没有严格对照出台的办法进行考核,只把平时考核作为工作任务,消极应付,流于形式,仅仅完善考核台账,实行“纸上考核”“关门考核”。要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实地近距离了解掌握干部情况,围绕考核目的、内容和标准,根据每名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严格对照标准打分评定平时考核等次,让考核等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平时考核取得实效。

强化结果运用,增强导向性。考核结果运用得好,才能有效地立起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让敢于担当作为者得重用、受褒奖,让碌碌无为者被问责、受警醒,让干得差的让位子、受贬责,激发起实干担当的“鲶鱼效应”。但是,如果考核结果运用“失衡”,与干部提拔任用脱节、不关联,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满足于“中间档”“差不多”,对考核产生“松懈麻痹”思想,缺乏“勇于争先”的意识,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把年度考核当成“大锅饭”,甚至滋生“得过且过”的庸政懒政现象,最终严重影响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要加强结果运用,增强导向性,让有为者有位,不能年度考核与干部使用“两张皮”。

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风向标”作用,围绕职责分工、岗位要求、经历业绩等内容,综合分析、精准研判,建立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交流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机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