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国庆长假,苏州拙政园迎来八方游客,10米开外,一个重达35吨的钢筋笼正被履带吊缓慢擎起……这里是苏州地铁6号线拙政园站工地。中铁十五局建设者正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团队一起,对苏州地铁拙政园段施工的文物保护专项优化方案等进行现场论证和探讨。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迎来“地铁时代”,那些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名城越发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现代地铁和历史古迹的共存之道。“小到减少因地面震动对拙政园的影响,大到精确控制与苏州博物馆地下室4.22米的最小间距,我们的每一项技术创新都聚焦于确保对拙政园的零破坏。”中铁十五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昌富表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让中国地铁的发展不仅承载着改变中国交通的历史重任,更肩负起推动中国文化古今融合、和谐共生的桥梁纽带作用。
近年来,作为盾构专家的黄昌富参与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30多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其中,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成功穿越了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火车站等重点建筑,让北京拥有了第一条铁路地下联络线;天津地下直径线隧道长距离穿越海河和名人故居,成为中国第一条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大大加快了中国大盾构的国产化进程。
“在地下空间使用盾构机掘进施工,不会影响路面交通,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古建筑的安全。”黄昌富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盾构机和盾构法施工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跟随到引领,盾构机实现了全面国产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法施工更能适应不同复杂地质条件的地下空间应用场景。”
黄昌富表示,如今的中国地下空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盾构法施工技术已在各种复杂地质实战中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了对国外同行的超越,开始走出国门,到沙特等国家建设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