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跟随企业入华“走进来”,到2007年开启法人化改制,再到参股中资银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结合。对于未来发展,多位外资银行负责人均表示,坚定看好内地市场,新一轮金融业开放将带来新机遇

站在新的起点上,金融业对外开放仍在继续稳步扩大。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已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银行业各项开放措施持续落地,多项市场准入申请已获受理和批准。

作为参与者和观察者,外资银行如何理解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它们在华发展情况如何?未来还有哪些期待?对此,经济日报记者赴上海采访了多家外资银行负责人,寻找答案。

多项市场准入再获批

从最初跟随企业入华“走进来”,到2007年开启法人化改制,再到参股中资银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结合。

“截至2018年6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5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56家代表处,营业性经营机构达1005家,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56%。”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亮说。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申请获得批准。例如,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筹建重庆分行、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筹建深圳分行。

“今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示精神,在依法合规、严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各项开放措施落地实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还代为草拟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现已向社会征求意见。

“中国是汇丰集团策略性市场,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汇丰中国副行长兼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监李峰认为,目前中国正稳定、持续地推进经济转型、深化金融改革,致力于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建立更加透明的资本市场。“汇丰深信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具创新力的经济体,身在其中的外资银行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李峰说。

与中资银行优势互补

历次开放措施落地对外资银行实际业务产生了哪些影响?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又有哪些特征?

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有一项改革措施被受访者们多次提起,那就是“2007年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此后10年间,外资银行在机构数量、机构种类上均高速增长。

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拉开了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大幕,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由此前的“分行主导”进阶为“法人主导”。

“2007年8月1日,华侨银行在中国注册了法人银行。此后,中国业务迅速发展,资产规模、业务范围、分行网点、业务能力均明显增长。”华侨永亨银行(中国)副行长兼珠三角地区总部总经理王克说,以资产规模为例,2007年底为125亿元人民币,2017年底为777亿元人民币。

在这快速发展的10年间,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优势互补,寻求合作共赢,呈现出诸多业务亮点。

“外资银行在跨境业务、境外网络、产品设计、技术风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相较中资银行在客户覆盖面、产品丰富度、价格竞争性、品牌认可度方面处于劣势。”富邦华一银行副行长薛承雄说。

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助理总裁韩秀珍表示,加入中国信达集团后,南商(中国)借助集团的全牌照综合经营、全国性网络优势,以“商行+投行”业务模式深耕境内市场,以跨境金融和资产管理服务为特色,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同时,依托跨境协同优势,在境外融资、离岸市场、跨境金融等领域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服务。

“当前,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呈现出四个特征。”张亮说,一是融入本地发展,与中资银行开展信贷融资、跨境结算等多层次业务的广泛合作;二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建设,同时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倡导绿色金融理念;三是注重风控合规;四是积极参与金融创新,助力未来发展,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坚定看好中国市场

对于目前的改革新举措,多位外资银行负责人都表示,坚定看好内地市场,新一轮金融业开放将带来新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消费驱动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扩大零售业务,已与微众银行合作,希望借助腾讯在内地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个人、小微的贷款、理财业务。”东亚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林志民说。

林志民表示,东亚银行(中国)把深圳前海作为大湾区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已在该地规划了一系列投资项目。此外,东亚中国已设立大湾区分行信贷审批中心,提升信贷审批效率,有效地监控风险。

“中国是渣打最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渣打对中国市场具有长期承诺,也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渣打中国副行长兼个人金融部董事总经理朱亚明说。

对于外资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张亮提出了“共融型”“稳健型”“创新型”三点建议。

“一是用好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红利,加强‘共融型’发展;二是适应当前金融强监管的态势,坚守‘稳健型’发展,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扎实推进风险防控,持续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三是打造‘创新型’发展,在数字化时代找准新的增长点。”张亮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