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推开内蒙古航天红岗机械有限公司一分厂的大门,刺啦刺啦的电焊声不绝于耳,一朵朵焊花飞扬在半空中,让整个车间充满了“烟火气”。在耀眼的焊花中,他手持焊枪,眼神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壳体,在他的巧手下,一道漂亮的弧光闪耀而出……这位焊接能手,就是刘红光。

刘红光是一分厂的焊工,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至今已有33年。谈起自己的工作,刘红光感慨万分:“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把事情做好,这个目标一坚持就是30余年。”

这些年,刘红光勤学苦练,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焊接经验,逐渐由一名不谙世事的小徒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企业焊接技术带头人,一路斩获“全区青年岗位能手”、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优秀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级青年岗位能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内蒙古自治区国防邮电产业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每天早晨,刘红光总是早早来到车间,着手准备一天的生产任务,傍晚,当别人准备回家时,他还在潜心琢磨着焊缝缺陷产生的机理、焊缝质量提高的技巧,回到家后,家人们早已进入梦乡。

工作中,刘红光总是保持着一股“不干出活不罢休”的拧劲儿,一次次打破别人眼中的“不可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一次,某重点型号燃烧室壳体的研制生产需要采用全新的结构和材料。面对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三大“拦路虎”,刘红光主动承担起该型号产品的攻关任务。为全面了解材料性质,尽快摸索出焊接工艺参数,他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并找试样进行焊接试验,在工作台上一“趴”就是10个小时。期间,为了选择最合适的焊接方法,刘红光每焊接完一条焊缝便在记录本上记录焊接方法、焊接参数等内容一项项琢磨,在“尝试—失败—再尝试”的多次循环下,最终提前5天顺利完成焊接任务。

为了积极响应公司“师带徒”“传帮带”的号召,去年,刘红光撰写了一本《固体火箭发动机焊接方法应知应会手册》,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与同事们分享,并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如今,焊工组同事们运用刘红光总结出的工作技巧,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记者刘洋通讯员罗春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