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作出全面系统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全区乡村振兴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日前,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贾跃峰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贾跃峰说,全区乡村振兴系统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重点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在“守牢底线”上下功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成就。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落实监测帮扶责任,实施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在有脱贫人口的旗县全部开展防贫保,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各层级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推动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共用,加强与社会保障机制的协调、配合、衔接和统筹,切实增强监测帮扶实效。
二是着力在“宜业”上下功夫,切实让脱贫群众发展有门路、增收有渠道。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加强各类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支持在脱贫旗县布局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产业集群,使每个旗县形成2-3个主导产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采取代种代养、订单种养、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农牧户与经营主体抱团发展。优先保障到村到户类产业项目,加大小额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强化就业帮扶政策,采取产业带动、劳务协作、帮扶车间、公益岗位、以工代赈等方式,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20万人以上。
三是着力在“宜居”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农村牧区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可及性、便利性。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瞄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深入抓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健全农牧民参与、“建管用”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强各类资产确权登记,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每个乡村建设项目都能长期稳定发挥效用。
四是着力在“和美”上下功夫,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推动公共服务加快下乡进村,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数字化等治理模式,推进法治平安乡村建设。积极破除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根基。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有就业、能致富。
五是着力在“聚力”上下功夫,推动各方面政策、资金、项目、力量向脱贫旗县倾斜集聚。用足用好财政衔接资金,聚焦重点产业园与重点产业链持续投入,逐年滚动、上下配套、左右融合,引导优质企业来蒙兴业、向园区集中,支持已引进企业扩大投资,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京蒙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向促进发展转变,积极承接首都疏解产业转移,推动以产业协作分工、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开放开发平台等,提升产业链协同度,向北京多输送绿色农畜产品和绿电,实现互利共赢。鼓励脱贫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科技、干部人才等社会事业短板。
贾跃峰表示,要不遗余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牧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要调动广大农牧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记者 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