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2023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在慕尼黑开幕。众多知名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展示汽车、自行车等领域的未来移动出行产品与创新技术。

作为最早创办于1897年的全球五大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情况是,近几年慕尼黑车展的势头显著下滑,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汽车品牌缺席,展会规模也逐渐缩小。在今年的车展中,丰田、日产等日系汽车制造商未参展,就连欧洲本土巨头STELLANTIS集团也不在展商席列当中。


(相关资料图)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慕尼黑车展情况有所不同──中国汽车制造商及产业链企业开始涌入并占据一定地位。据统计,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产业相关公司的数量超过了50家,包括整车、三电系统、汽车软件等领域。

三大类50多家中企参展

根据慕尼黑车展官方发布的参展商资料显示,大概700多家参展商,其中中国汽车产业出海企业大概50多家,可以大概分为整车出海、电池电驱电控以及充电和智能汽车电子以及软件三大类。

整车方面,目前公布参展的品牌有比亚迪、零跑、阿维塔、赛力斯、名爵、小鹏6个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电池领域企业参展企业包含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孚能科技等13家企业。

智能汽车软硬件方面,则包含地平线、亿咖通、轻舟智航、亮道智能、元戎启行、加特兰微电子、商汤、纵目科技等自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或激光雷达等智能驾驶硬件提供商。

具体来看,比亚迪本次展台规模超过了梅赛德斯-奔驰,面积达到了915平方米,是所有参展厂商最大的。同时携6款新能源车亮相,包括比亚迪海豹(海外命名为SEAL)、宋PLUSEV冠军版(海外命名为SEAL U)、元PLUS(海外命名为ATTO 3)、海豹、汉以及腾势D9。

除了比亚迪外,零跑汽车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也赚足眼球,不仅发布了8年全域自研最新成果LEAP3.0技术架构,同时也发布基于该架构打造的首款全球车型C10。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携小鹏G9、国际版P7i首次登上这一享誉全球的国际车展,并宣布将于2024年登陆德国市场以及更多全球化战略规划。就在今年7月26日,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达成战略技术合作的消息轰动全球,引发强烈关注。

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三家巨头成立的自主全新品牌阿维塔,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全球首发旗下第二款车型——阿维塔12,不仅显示出其对欧洲市场的重视和期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款车型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作为在欧洲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上汽MG自然也不会错失大展拳脚的机会,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携三款重磅新车亮相,分别是MG Cyberster、MG4 Electric XPOWER性能版和电动SUV Marvel R。

欧洲车企将继续扩大对中国市场投入

慕尼黑车展自然也不缺乏传统巨头参加,德国本土的大众、奔驰和宝马等汽车制造商悉数亮相,带来了最新的车型和技术,一众高管也亲临现场对新能源变革和行业发展发表最新看法。

众所周知,过去几十年来,通过制造优质的内燃机汽车,欧洲在汽车领域奠定了主导地位。但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以及中国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电池,这种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减。

对此,宝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齐普策表示,欧盟禁止内燃机汽车的政策促使传统汽车品牌开始与中国汽车品牌展开直接竞争,但传统品牌恐怕难以获得优势。他认为,30万元以下的品牌会受到中国品牌的打击,但宝马等豪华品牌目前还能抵挡“威胁”。

法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法雷奥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佩里拉表示,中国现在是公司的主要市场,因为以前内燃机车的进入壁垒已经消除。这使得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在国内崭露头角,而且还成了潜在的汽车出口商。

此次车展恰逢奥博穆出任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一周年。在他的带领下,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实施包括“十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关键举措,确保集团向最重要领域转型挺进。“‘十点行动计划’的首要重点之一就是聚焦集团在华发展,大众汽车集团制定了明确的计划,赋予中国区更大的自主权,以实现更敏捷的决策过程。”奥博穆表示,中国和北美市场将成为推动未来增长的引擎。中国市场充满了特殊的挑战。当下,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汽车工业转型如同中国市场一样显著和迅速。

在保时捷研发部主管施泰纳看来,中国汽车制造商是保时捷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在电池技术研发方面进展非常迅速。“对于保时捷来说,我们正在寻找更好、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公司正专注于打造高质量零部件,以与中国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争取优势地位。”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全球经济都面临着挑战,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我们将继续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中国汽车市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创新活力,中国客户都愿意接受新兴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我们正在以更快、更敏捷的方式加速创新,以满足中国客户需求,同时我们也会有越来越多在中国开发的功能和配置推向全球市场。”康林松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