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960医院援藏医疗队队长杜平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是一朵淡紫色的吉玛梅朵,是藏族同胞央金扎西送来的。几个月前,央金扎西尚未满月的女儿因急性肺炎突发高烧,是杜平带着医疗队员们赶到家中,治好了孩子。在央金扎西的祖上安多藏族习俗中,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桑吉曼拉节”。当天,他们会在门楣上插上一束吉玛梅朵,既是纪念“药师佛”,也是为亲人祈求一份平安。沐浴着晨露的吉玛梅朵,正是健康与平安的象征。望着这朵普通却不平凡的小花,杜平的思绪回到了医疗队半年以来在高原上救治的一位位藏胞、攀爬的一座座雪山。
一
4月的一个清晨,苍茫的高原还沉醉在睡梦中,只有三两只早起的鸟儿稀稀落落掠过山川湖畔。
【资料图】
在普兰县人民医院会议室内,十几位专家教授正在通过网络开展远程会诊,军医韩康负责主持。几天前,当地的藏胞次仁巴桑不慎从高处摔下,胸椎骨折。
诊断结果没有异议,但关于如何治疗、是否手术,专家们却意见不一。大多数专家建议保守治疗,毕竟普兰县人民医院只是勉强具备手术条件。
换作以往,韩康可能也会选择更稳妥的方式治疗,但来到藏区将近半年,他的想法产生了一些变化。受气候、饮食等条件影响,骨质疏松在藏区并不罕见,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韩康也见过两例。他还记得其中一位老人,选择了保守治疗,戴着坚硬的夹板,在病床上一卧就是大半个月,不仅脊柱愈合不理想,还落下了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
在韩康的坚持下,参与远程会诊的专家们最终认同了手术方案。
走出会议室时,韩康看到手机上有几个未接来电,是妻子打来的。他心中一紧,连忙加快脚步向自己的办公室跑去。
视频接通,屏幕中出现的是儿子。“爸爸!弟弟出生了,你啥时候回来啊?”儿子满脸欢喜和期待,韩康却感到鼻子一阵酸涩。
视频里,韩康看到了卧靠在病床上的妻子。她的脸色有些苍白,嘴唇没什么血色,怀中抱着刚出生的小儿子。“老婆你辛苦了。”韩康的声音哽咽了……
得知母子平安,韩康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手术准备中。实施脊柱穿刺,对透视硬件的需求极高,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大家都没底。为了确保手术成功,韩康自己爬上手术台,让射线一遍遍透视自己的身体,把设备调试到最佳性能。
手术很成功,患者次仁巴桑很快就能下地走路了。病床前,患者的家属为韩康献上了一条哈达。戴上洁白无瑕的哈达,韩康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二
藏历新年前夕,前往冈仁波齐转山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山顶海拔60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突破层云遮障,整座山的峰顶都散射出金色的辉光,如同将一盆金色的颜料泼洒在雪白长卷上。
扎西多吉走在前来祈福的人群之中。他穿着白蓝相间的藏袍,一手握着转经筒,一手牵着8岁的儿子,行走在神山脚下。孩子的母亲因病去世了,扎西多吉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求得一份健康与平安。
尚未登顶,扎西多吉自己却先倒在了转山道上。当军医赵传旭见到扎西多吉时,他的腹部鼓胀、肚脐突出,皮肤上满是瘀斑,黝黑的肚皮如充了气一般,随时像要炸开。
作为医院的内科专家,赵传旭当下就断定患者腹腔大量积水,可能还伴有肝硬化。
“怎么办?送地区医院?”赵传旭的助手、当地医院的洛追医师抛出疑问。他不是不信任赵传旭的能力,只是他深知医院条件,贸然治疗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准备一下,先放一次腹水!”赵传旭决定尽其所能,先稳定患者病情。扎西多吉被送到住院病房,负责收治的住院大夫是同为援藏医疗队队员的李宏栋医生。两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合力救治病患,简单沟通后,李宏栋便迅速安排护士准备手术器材。
李宏栋用腹带给患者腹部加压,赵传旭将穿刺引流的针管插入,一边缓缓将腹水引出,一边关注着扎西多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滴、滴、滴”,病房中只留下仪器的指示声。放出1000毫升浑浊液体后,他停了手,转而开始给患者注入生理盐水。
一次治疗完成,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腹胀也得到了明显缓解。见状,两人松了一口气,只要患者的症状逐步减轻,后续送往上级医院便有了安全保障。
“金珠玛米(解放军)门巴(医生)!阿爸怎么样了?”病房外,扎西多吉的儿子望着赵传旭,盯着他白大褂内的那身绿军装。看着那双明亮的眼睛,赵传旭拍了拍小家伙的脑袋:“放心,你阿爸的病过几天就好了!”说着,将他领进了病房内。此时,扎西多吉的脸色已经恢复了几分红润。
另一旁,李宏栋对几名护士叮嘱护理事宜,耐心地指导她们护理这类病人要注意的细节。
接连又放了几次腹水后,扎西多吉的腹胀基本消失了。临行前,李宏栋反复叮嘱饮食上需要注意的地方。看着眼前这个高出自己一个头的年轻军医,扎西多吉笑了,他仿佛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三
去年12月的某一天,天还未亮,军队援藏医疗队队员就起程前往数百公里外的圣湖边防连巡诊。
刚踏上汽车,一块压缩干粮就递到了军医王伯栋的面前,那是队长杜平给队员们准备的。对此,队员们已经习以为常,每月至少两次的边防巡诊,让他们的足迹遍布群山之间。王伯栋打着哈欠,用干裂的嘴唇啃食着没有一丝水分的压缩干粮,不一会儿就感到难以下咽,不得不用水冲下。
车辆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让本就有些高反头疼的王伯栋更加难受,胃里翻腾出一阵阵酸苦的味道。作为安全员,他不敢休息,他必须时刻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中午前,他们顺利抵达了圣湖边防连,平静的湖面像一只蓝汪汪的眼睛凝视着天空。
一进入营区,医疗队员们就被门口陈列的石头画所吸引。那一块块整洁的石面上栩栩如生地画着鲜红的国旗、党旗、中国地图,战士们把自己对祖国的爱用一句句朴实的话写在了上面。那是边防连官兵从山上搬回来的石头。这些石头见证着他们的巡逻足迹,也见证着他们的牺牲与奉献。
前往圣湖边防连时,杜平就曾叮嘱队员们:“高原寒冷,氧气稀薄,官兵的关节和心肺压力往往较大,容易产生病变,我们要重点加强这方面的体检。”为此,医疗队将心电图机、B超机等机器都背了过来。
上等兵阿旺嘉措膝关节腔积液,军医韩康体检发现后,为其抽取积液并注射利多卡因等药物。
治疗中,阿旺嘉措给医疗队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指导员带着我和几个队员去边境巡逻。本来艳阳高照,却突然下起大雪,我们眼前一下子变得白茫茫一片,眼泪哗哗往外冒,很多人出现了雪盲症,如果继续走下去,很可能迷失方向。为了完成任务,指导员用背包绳把我们连在一起,挑了几个熟悉路线的老兵轮流在前边带队。我们在没膝深的雪中艰难走着,终于在天黑前完成了巡逻任务。回到营区后,我的眼睛只能看到一两米远,休养了一个星期后,才完全恢复。”
听到这些,王伯栋感觉自己的眼睛也有些不舒服了,酸涩的、胀胀的。他刚到高原时,也曾头晕、失眠、厌食,一下子瘦了近10斤,但和这些边防官兵比起来,自己这点苦能算什么?他为这个藏族小伙子再次做了体检,又把那次巡逻的几个官兵都叫过来,对他们的眼睛进行了详细诊疗,并开了一些护眼的药物。
医疗队原本计划晚饭前返回,但得知还有部分官兵在哨点巡逻时,他们又等到天快黑,为巡逻队员体检完毕后才离开边防连。
离开连队时,边防连官兵和医疗队员们深情地相拥在一起。官兵长年驻扎在这寂寞的荒滩上,与风雪为伴,虽然与医疗队相处仅仅半天,特殊的经历却让他们产生了真挚的情谊。医疗队员们挥手告别,眼泪打湿了衣襟。他们知道,不管时间过去多久,自己都会记住这片地方、这片碧蓝的圣湖水,也会永远铭记这群最可爱的人。(罗义翀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