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小李奶奶病重,今天要进行手术,想申请随身携带手机,方便家里有事能够随时联系。”前些天,二班班长徐策从执勤点火急火燎跑回来,向我汇报。

关于手机取用,上级早就明确规定,官兵家庭遇有急事需要使用手机时,可直接向连主官提出申请,经审批后可随身携带。根据连队的要求,小李找文书填张表即可,可他为什么舍近求远,让在外执勤的班长当面请示?这其中必有隐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再追问下,徐策道出了实情:小李因为前期在连队犯错“冒泡”,感觉不好意思再申请使用手机,纠结了很久,才给他打来电话请求帮助。

此前,小李因夜岗执勤打瞌睡,受到我的点名批评。经过批评教育后,小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积极,所以我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犯过错的小李为啥变得畏手畏脚?二班班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经过一番细致深入调查,我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年轻战士自尊心、荣誉感强,犯错之后心里有愧疚、思想有负担,害怕干部骨干特别是连队主官对其有看法、身边战友对其有想法,导致正当诉求不敢提、遇到困难不敢讲,整天“抬不起头”。

“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大家犯错后深感愧疚说明集体荣誉感强,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希望大家正确看待,自己不能因为犯错‘冒泡’就放弃正当权益,干部骨干不能因此用‘有色眼镜’看人。”随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我带领官兵学习条令条例相关内容,引导大家走出认识误区。

经过教育引导,连队一些犯过错的战士卸下了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官兵练兵备战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更强了。前不久,连队在上级组织的考核比武中名列前茅。

(陈 凯整理)

短 评

积极回应战士正当诉求

■张科进

犯过错后不敢提出正常诉求,这在自尊心强、面子薄的年轻战士群体中并不鲜见。他们担心干部因自己犯错就另眼相看,还没张嘴就脑补“拒绝我怎么办”“会不会就我事多”等等,因此羞于开口。

正当诉求不敢提,可问题不能不解决,情急之下,犯错战士就可能不走正当途径寻求帮助,甚至由此引发另一个更大的错误,所以带兵人一定要重视犯错战士的正当诉求,决不能搞“有意为难”“以罚代管”那一套。

鼓励和引导犯过错的战士卸下心理包袱,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解决合理诉求,不仅有利于融洽官兵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推动基层建设,也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第72集团军某旅某连指导员 余 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