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8日晚间,工、农、中、建、交及邮储银行202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已全部出炉。

作为上市银行的中坚力量,国有六大行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在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同时,交出了一份前三季度盈利整体增长、资产质量集体保持稳定的业绩答卷。


(资料图)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三季报披露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集团口径,下同)突破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47%。

归母净利合计1.03万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营业收入普遍实现稳定增长。具体来看,除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微降0.10%外,其余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邮储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9.31亿元,同比增长7.79%,增速领先。从营收规模上看,工商银行一骑绝尘,尽管其三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7113.92亿元。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净利集体飘红,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74%。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58.22亿元和2472.82亿元。邮储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尽管在国有六大行中最少,仅为738.49亿元,但该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4.48%,增幅为六大行之首。

今年以来,国有六大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资产规模再上一层楼,均较2021年年末出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幅度全部达到两位数,农行以16.37%的增速位列第一。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居前三名。截至9月末,上述3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39.55万亿元、34.30万亿元和33.83万亿元。

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在净利全面上涨的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截至9月末,除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外,其他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去年年末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远低于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4%的均值。

邮储银行截至9月末的不良贷款率为0.83%,较去年年末微增,但是六家国有大行中最低的,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与此同时,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发展仍然存在的较多不确定性,国有六大行保持贷款拨备计提力度,以具有充足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三季报显示,国有六大行中有5家银行截至9月末的拨备覆盖率较去年年末出现增长。其中,交行增长最快,该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年末增加15.04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达404.47%,是国有六大行中唯一拨备覆盖率突破400%的银行。

贷款余额合计92.05万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在保持自身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通过全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支持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方面持续发力。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国有六大行贷款余额(企业贷款和垫款)合计突破90万亿元大关,达92.05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1.30%。其中,农行等5家银行的贷款增速超过10%。截至9月末,工行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达22.30万亿元,在国有大行中遥遥领先。此外,农行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8.8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2.2万亿元,增速12.9%,增量超过去年全年。

“预计全年国有大行将通过精准直达的信贷投放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贷款余额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恢复基础。”中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在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过程中,要注意更加多元化资本补充,夯实信贷投放的基础。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对资本补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资本充足率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在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的同时守住风险底线,实现又好又快的高质量发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将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预计未来国有大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