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吕四港沉浸在一片烟雨朦胧中。驻足广汇能源启东 LNG 接收站,一幅干劲满满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工人忙碌、机械轰鸣,塔吊高耸挥舞长臂,施工车辆往来穿梭……生动演绎着6号 20万 m LNG储罐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面对高温闷热,项目部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在确保参建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抓质量、保工期。”广汇能源综合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宋鹏介绍。
作为中国沿海第12座、江苏第2座、国内首个民企投资的LNG接收站,广汇能源启东LNG接收站目前已建成投运2座5万方LNG储罐、2座16万方LNG储罐、1座20万方LNG储罐及配套设施,总罐容62万方,通过启通天然气管线与国家西气东输管线连接,及后期与江苏省沿江管线连接,年周转能力超500万吨。
广汇能源综合物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薛小春:“6号20万方LNG储罐计划于2023年11月底建成投用,届时接收站总罐容将提升到82万方,可为华东地区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LNG应急调峰气源,切实保障区域市场供应、应急调峰及工业用气需求。”
(资料图片)
据了解,广汇能源启东LNG接收站除在建项目外还在进行7号20万方储罐可研编制和2号泊位相关手续办理工作。整个泊位建设工期约两年,届时公司将具备两个大型泊位,可接收国际主流船型,具备超1000万吨/年的周转能力,不仅能持续获取更多海外高性价比LNG资源,并为此提供仓储物流仓储服务,而且能够进一步发挥对区域终端市场供应、应急调峰及满足工业用气等综合性功能,助力广汇能源穿越能源周期,实现天然气业务的持续、稳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启东接收站的周转能力不断提升,广汇能源通过国际贸易外购气的比例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天然气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4.6亿元,同比增长190.7%;天然气销量66.3亿方,同比增长45.2%,其中贸易气和自产气销量分别约为58.4和7.8亿方,占比分别为88.16%和11.84%。
广汇国际天然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鞠学亮介绍:“广汇能源天然气销售以利润为导向,持续创新实施“2+3”运营模式,即:两处输气途径(液进液出)+三种盈利方式(境内贸易、接卸服务、国际贸易),构成了公司特有的竞争优势。”
从东海之滨广汇启东分销转运站,到西部荒漠的广汇煤化工基地。少了海风的湿润,多了戈壁的荒凉,但不变的依然是广汇能源执着产业报国的信念和追求。
自产气业务是广汇能源天然气板块稳定发展的另一保障。公司在哈密淖毛湖煤化工基地的120万吨甲醇联产7亿方LNG项目,以白石湖煤矿产出的优质化工煤为原料,采用鲁奇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再经净化、液化、合成等生产工艺,产出甲醇、LNG和多种副产品,组合经济效益高。今年一季度,广汇能源天然气产量1.97亿方,同比增长2.60%,主要销售新疆、甘肃、内蒙、宁夏等区域。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景涛介绍,“煤制天然气作为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既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的新途径,优化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结构,丰富了煤化工产品链,又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符合国内煤炭清洁加工利用的发展方向。”
如果说广汇能源启东LNG接收站的发展优势是超前的战略规划、稀缺的岸线码头资源和靠近主要能源消费地所带来的区位优势,那么对于广汇能源自产气来说,优势更为突出。广汇能源拥有的丰富煤炭资源储备,露天开采原料煤成本低;除此之外,广汇能源拥有下游销售终端,在新疆、甘肃、山东等省份拥有近200座加气站点和55万城燃用户,具备产、运、销相结合的全产业链综合成本优势。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步伐的大背景下,国家相继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提出要推动天然气在更多领域和行业中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并将天然气纳入能源转型重点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预计,未来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维持在2000亿立方米左右。
广汇能源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阳贤表示“未来三年,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长明显大于供应增长,天然气价格有较强支撑。广汇能源‘自产+贸易’双轮驱动,保障了气源的稳定供应,同时‘国际、国内’多元化并进的销售网络,将成为公司稳定业绩贡献的基石。”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广汇能源2021年正式启动以“绿色革命”为主题的第二次战略转型升级,提出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依托自有丰富的气、煤、油三种资源,走绿色开发、低碳利用、清洁发展之路。其中重点突出天然气业务,稳步提升天然气收入占比,重点做大、做强启东物流码头,进一步扩大LNG接收站规模,推进LNG气化、启通天然气管线、沿海天然气管线、气化长江及终端城燃业务进程,同时逐步提升终端运营质量,走绿色开发、低碳利用、清洁发展之路。
可以预见,未来天然气板块将成为广汇能源绿色发展的“引擎”,驱动企业实现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开发企业转型成为传统能源与绿色能源相结合的新型能源综合开发企业,并以实际行动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