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第一部》自上映以来,受到不少影迷的好评,尤其是电影中挥剑舞钺的商王殷寿、孔武有力的殷商战士、作卜问天的王叔比干等角色鲜明还原了封神故事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截至8月12日,影片累计票房已经突破19亿。


(相关资料图)

李云中

而在电影制作中,担任人物造型与异兽概念设计的,正是来自呼和浩特的“80后”画家李云中。8月10日,记者对李云中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描绘封神电影中“神人妖仙”的背后故事。

厚积薄发 走进封神剧组

“画画是‘主业’,其他是‘副业’。”8月10日下午,记者在话剧《风雨半道街》排练场见到了李云中,他戴着眼镜,看上去十分谦逊,对于记者提出为何演话剧的疑惑,他开着玩笑说。

“能进入《封神》剧组,负责人物造型与异兽概念设计是我的荣幸。”李云中告诉记者,2016年,他受到《封神》美术总监叶锦添的邀请进入剧组,开始了对封神传说中的“神、人、妖、仙”进行勾勒描绘。

“概念设计是从剧本文字转化成图像艺术的第一步,也是为后续具体造型、服饰等设计提供设计方向。”李云中告诉记者,最终电影人物的呈现也基本是在他的设计概念上细化延伸和升华,这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尊重。

李云中之所以担任该部影片的人物造型与异兽概念设计工作,得益于他对传统历史人物有着独到描绘手法,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无尽的热爱。在早些年,他就陆续出版了画集《西游记全传人物图谱》《封神演义绣像集》《水浒全传人物图谱》等,并先后应邀创作《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月圆中秋》《屈原》等系列主题邮票,还为联合国创作了一套《美猴王》邮票。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细腻的笔触,被业界誉为“当今绘画《西游记》第一人”。

寻根溯本 还原历史恢宏

“我们一直坚持的就是必须要有根据,用历史还原历史。”李云中告诉记者,为了确定电影人物形象的美学风格,他们在叶锦添的带队下,几乎走遍商周故地,收集资料,整合设计理念,研讨美术方向,并与导演组积极磋商。

最终,在叶锦添和乌尔善导演的拍板下,决定《封神》电影人物形象要体现三种美学风格,即商周众生的俗世风格(传统壁画形象与商周元素结合)、玉虚门人的阐教风格(传统壁画影响为基础,整体素雅自然)、金鳌岛截教风格(突出原始巫术的诡异)。

“电脑绘画很难取代传统中国画‘吴带当风’的感觉,用国画的手法设计传统的神话人物能体现中国独有的风韵。”李云中在谈及设计过程时告诉记者,凝练唐宋风韵的永乐宫壁画给了他很多灵感。

古为今用 描绘中华风韵

“电影中商周人物造型,说实话,略感艰巨。”李云中说,他曾画过很多版本的商周人物,既有历史感的,又有架空历史版的,但这次电影要求要在传统服饰框架上体现商元素。而周之前的商服饰,没有实物,没有画像,甚至没有可靠记载,只有零星考古呈现。目前电影曝光的大部分都是商周人物,因为按封神故事线,第一部主要出场的都是凡人,第二部第三部才是“神仙打架”。在设计这部分人物画像的时候,李云中做了大量的留白,为的就是给后续设计师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此外在许多细节上,也做了一部分独立设计,比如各种建构商周纹样重组设计的图腾图案等。

在概念设计中,怎样将青铜与玉器的冷酷庄严与殷商战士的勇武阳刚融合表现?李云中有自己独具匠心的方法和考量!

“我最先想到的是盛唐时期的明光铠,其中很多元素是和商朝勇士的风格相同的,比如护心镜、吞肩兽等。”李云中将古代铠甲中的精华设计融入在对殷商战士的甲胄描绘之中,再将商朝独有的神兽纹饰和戈、矛、钺、镞等兵器结合,使商朝战士的英气傲然跃荡荧幕。

李云中将文化逻辑渗透在每一笔描绘中:“我在概念设计时借鉴了很多后世历史服饰中的元素,想要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真实。”

传承为先 传递东方审美

《封神第一部》电影,是对中华传统神话故事的描绘和再现,也打开了大众了解和感受“用神话讲文化”的新窗口。

当谈到怎样更好地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和传播时,李云中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做好文化的传承人,先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拿稳了、还原好了,把手中的接力棒送给下一代 。”

在李云中看来,中华文化展示了东方审美,作为文艺工作者,允许创新,但不要刻意地去迎合,不要打破几千年来的审美取向。同时还要有一颗匠心和敬畏之心,敬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要去考虑太多功利的东西,把手头的东西踏踏实实做好,还原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美术风格和艺术形象。

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 实习生 张嘉禾

(图片均由李云中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