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险行业积极把握数字化转型新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保险行业各参与主体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构建新生态,服务新领域、带动新增长,取得一定成效。
融入数字化消费服务
下单前先看看商家送不送退货运费险,这已经成了许多消费者的网购习惯。只需要几元的保费,退货运费险就能帮助屏幕前的消费者卸下对商品色差、尺码、质量不合预期的顾虑,帮助买卖双方弥合网购与线下购物之间的鸿沟,这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保险服务融入数字消费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退货运费险、旅游意外险、航班延误险、碎屏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在数字消费场景下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密切,保险与消费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现出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此类产品通常由保险公司负责承保,互联网公司提供平台并收取技术服务费和渠道费,体现出网络化、碎片化和情景化的趋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曾燕表示,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保险的核心推动力,如果仅靠传统的人工销售而非自动化销售方式,保险产品便不可能实现如此便宜的价格;此外,保险机构还可以运用数字技术不断推演并完善智能定价和智能风控等模型,例如根据商家和买家的数据表现实现退货运费险的差异化定价。
尽管退货运费险在电商平台上的应用已经变得如此寻常和高频,然而屏幕背后的消费者们却未必注意过自己购买的退货运费险究竟由哪家保险公司承保,甚至不会关注到自己勾选的服务实际上属于保险产品。由此可见,无须叫卖式推销,保险服务已在电子商务领域“润物细无声”地嵌入数字消费,成为整个服务生态的一环,切实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类似这种小的、个人类型的保险产品,未来很多都会非常自然地吸收融入到其他的服务生态里去,最终会变得无感化。即便消费者没有关注此类保险产品属于哪家保险公司,也不会对客户体验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保险公司也不需要过度强调自己的品牌。保险融入得越是自然、无感化,反而越有利于发挥其功能和价值,这是未来保险发展的一个方向。”在瑞士再保险中国区原总裁陈东辉看来,这样的进展将会非常快,可能保险公司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它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合作模式的转变:保险公司作为一小部分产品的供应商,做好产品供应、核保管控的幕后工作就好,因为客户根本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哪个品牌在做这些‘无聊的工作’,大家只需要关注智能汽车、智能设备的品牌就好。”
深度开拓汽车保险
近年来,在数据丰富的物联网领域,保险产品频频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及新能源汽车等展开跨界互动。“数字保险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一方面对现有的产品与服务进行改造,优化保险全价值链;另一方面挖掘保险需求未被满足的新兴场景,打通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并且共同构建数字保险生态圈。业界现在更多是讨论生态圈的问题。”曾燕表示,通过收集反映客户消费行为的数据,保险机构能够挖掘客户的特征和潜在需求,在创新保险产品的同时做到精准营销。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国家监管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汽车1287.1万辆;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新增接入79.8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成效显著,乘用车累计接入占比接近90%。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其配套的新能源车险也迎来发展机遇。在国外,已有保险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推出UBI(usage-based insurance)车险,即基于驾驶行为判断给予车主车险折扣,或基于实际驾驶里程对车主按里程付费的车险。“与传统车险相比,UBI车险的优势在于将风险前置,保险公司能通过用户数据更早估算出保险成本,还能更好地管控理赔欺诈风险,通过实时动态判断理赔真假。”曾燕说,用户可以通过UBI车险获得更合理的车险定价,并主动安全驾驶;同时,更加丰富的数据使保险公司能够根据人的驾驶行为科学定价、细分风险。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车企跨界参与保险业务的热情持续升温,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车企都成立了自己的保险经纪或者代理公司;今年年初,比亚迪拟收购易安保险的消息也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然而,国内的新能源车险目前并未能挣脱传统车险逻辑的桎梏,创新程度仍然非常有限。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车优势明显,有着引领世界的趋势,非常难得。既然如此,我们为之提供的保险保障产品,是否可以大胆地试一试、闯一闯?为什么我们的车险不能引领全球的创新潮流?”对于国内新能源车险的发展,陈东辉寄予了与新能源汽车同样高的期望和自信,“做出承保理赔服务都很便捷的全数字化的新能源车险,在纳入UBI的同时,也体现绿色低碳的理念,这才能够配得上中国新能源车在世界的地位。在这一点上,监管支持、行业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建议,在对待新能源车的问题上,不妨保持开放进取的态度,体现鼓励创新的监管思路,更多地把自主权交给公司,去大胆尝试新能源车险市场化的迭代。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临近,未来车险将有向责任险转化的趋势,保险公司与车企在精算模型共建、自动驾驶责任险开发等方面,还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网络安全保险市场正在逐步扩大。网络安全保险是承保与网络空间风险等相关风险的新险种,作为网络安全模式与金融服务模式融合创新的结果,为企业提供针对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的保障,在转移残余网络安全风险、保障组织财务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
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保险行业主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数字保险市场参与主体从传统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的二元机构,发展至包括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技术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在内的多元格局。”曾燕说。
2013年,原保监会批准首张互联网保险公司牌照,我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诞生,标志着我国数字保险进入高速发展期。众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让其依赖并擅于运用数据,在数字化经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去年,众安保险联合阿里健康、慧医天下三方推出专注服务糖尿病患者的“互联网+”慢病保险产品“安唐保”,整合健康产业上下游,构建健康管理新模式。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将助力商业健康保险逐步把更多的带病人群纳入保障范围,为慢病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提供支撑。
互联网保险公司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保险公司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去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
数字化转型为保险业的风险量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再集团自主研发并持续迭代中国巨灾模型,2022年发布中国地震巨灾模型3.5版本、中国台风巨灾模型2.4版本,绝大部分指标优于国外公司同类产品。”中再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持续上升,保险业对巨灾风险量化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截至2023年3月,已有30家机构使用巨灾模型,累计页面访问超15万次。伴随中再集团推进全球化发展,其在全球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不断累积。中再集团于2020年起自主研发国际巨灾组合风险管理平台,在中国保险业首次实现统一定价和实时组合风险管理、统一巨灾和非巨灾风险管理、统一传统定价和边际定价方法,精准量化巨灾风险。
曾燕表示,数字保险能够提升保险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优化原有的业务链条,推出以提高客户体验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以提高运作效率为核心的企业运营管理方案。“从目前现状看,数字技术应用落地的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从应用环节落地的程度来看,在展业环节的应用方面较多,在产品设计环节的应用程度相对较少,核保与理赔环节的未来应用重点和突破点在于风控能力与效率的提高。从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来看,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相对成熟,区块链和物联网的技术正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曾燕说。